供稿部门:
当代全人类的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增高,使得我们发现,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了,而情绪问题、突发的危机,都有可能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
尤其在人们面对极具压倒性的事件或经验,或突发的插入性伤害时(如地震、海啸、暴力、强奸等单次、急性事件;或儿童虐待、家庭暴力等长期、慢性累计事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给人们的内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这些痛苦如果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则可能对人们的身体或心理将会造成不可逆的创伤(Trauma),甚至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等多种心理疾病。
今天,壹心理学院想跟你聊聊 “ 心理危机干预 ” 。
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指,地震、海啸、水灾等会使个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的自然性突发事件,和重大创伤、挫折、变故、外力伤害等会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的人为性突发事件所引起的个体心理创伤及行为障碍。
经历过恐慌、绝望、不知所措的个体,则有可能会产生攻击、退行、过度防御甚至药物滥用、自伤自杀等行为。
所以,为了避免心理危机对个体心理所造成的伤害,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干预,能够很好的预防其产生心理危机及创伤。
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心理危机干预是需要着眼于情绪和现实问题,调动各类资源甚至突破咨询边界,对可能出现的消极状况进行预防,来确保来访者生命安全的过程。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心理状态不佳/异常,都需要进行干预呢?
根据上述我们对于心理危机的解释,可以看到,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注意的是个体是否构成了心理危机状态,比如:
是否有一些影响个体心理的重大事件?
个体是否有巨大的情绪、认知、躯体、行为上的改变?
个体自己是否已无法应对自身的状态?
再比如:
个体是否有抑郁、焦虑、不安等倾向?
个体是否会长时间入睡困难、心境低迷、易怒、恐慌、精神恍惚?
个体有没有过度依赖药物,甚至出现自伤、策划自杀等行为?
每个人面对挫折和危机事件时,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达到需要进行干预的异常状态时,干预则需要越早越好。
这是因为,一旦一个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时,很有可能“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大问题”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这时,来访者需要的可能已经不是心理干预,而是心理治疗了。
而且,心理治疗康复的过程往往是更漫长、更复杂、更困难的。
所以说,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非常重要。
个体的受害程度、自我康复能力、对心理干预的认识和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心理干预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而且,心里干预一定是在个体接受且信任的情况下,才有效果。
一般来说,咨询师需要首先为个体进行亲密关系、社会支持、内在资源、价值观和压力评估,以及自伤自杀评估(是否有自伤自杀计划?自伤自杀的危险系数有多高?完成计划的可行性是否存在?是否有自伤自杀史?)等。
其次,咨询师会根据评估结果,来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评估,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做出具体的干预措施。
最后,通过让个体接受创伤存在的客观现实,让他们重新构建认知,转化他们对于事件的消极想法,克服消极心理,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核心需求,促使他们接受、面对并试着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当然,对于心理疾病来说,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心理危机,我们可以提示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
规律作息
有心理学家认为,规律睡眠具有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的功能。
而长期的作息不规律,不但会导致身体机能得不到恢复,还会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疾病以及抑郁、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
加强锻炼
加强户外锻炼,可以帮助人体分泌的血清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激素。甚至,在无数临床心理治疗上,锻炼都是非常有效的。
不断学习,提升认知水平
当个体的认知水平不同时,面临危机时的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也会不同。
有意识去冥思自我状态,关注身体,也有助于我们时刻觉察到身体信息。
危机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或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演变成悲剧。
不同的人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以致拥有不同的结果。
当人处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时,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也会不一样。
心理问题总是滞后发生的, 当发现身边的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只要帮他们积极主动的寻求专业帮助,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许就能在第一时间被解决。
转自网络 无关立场
如涉版权 联系删除